DSC03400  就像是前一節所說的,一圖勝千金,沒圖沒真象。部落格的分享,其實有很大一部份照片佔有非常大的比重,甚至有些分享文,很多人都只是看圖而已,太多文字反而被忽略了。所以,一個好的部落格,如果你能夠好好處理你的照片的話,也是成功的一個很大的要素。

  但是在分享相片之前,我們除了要考慮放哪些相片之外,還有相片的尺寸大小、是否要加外框以及是否要加上自己的標誌以避免別人盗用,這些都是照片處理要注意的地方。像是右邊這張照片,就是我們使用影像處理軟體先製作過的照片,既可以分享當年作者去巴哈馬天堂島亞特蘭堤斯渡假飯店的照片,也不用擔心別人拿去當做他自己的,而且加個相框,看起來更有分享回憶的感覺。

  高質感的照片,會幫我們的部落格加分,但是,如果為了追求高質感而使得照片檔案太大以及於網頁的載入速度變慢,那就得不償失了,因為,據統計,大部份的網友在瀏覽一個網站的時候,如果這個網站是他第一次造訪的話,他只會給這個網站不會超過三秒鐘的等待時間,更何況,有些朋友還使用智慧型手機來上你的網站,那麼大的一個圖檔,不是造成他的困擾嗎?!

  大部份的部落客現在都是使用手機來拍照,然後可能從雲端硬碟中把照片取出使用,別忘了,現在的手機或相機的畫素都非常高,動不動就超過800萬畫素,你知道嗎,大部份的情形下,我們的螢幕解析度大約都在1024×768或是1280×1024這樣的大小,而800萬畫素的相片都在3360×2460這樣的等級,如果直接拿來使用的話,使用原尺寸不只佔用主機的磁碟空間,上傳以及載入網頁的速度也會變慢很多。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這些影像檔案先縮小其尺寸,除非你是要分享高畫質的照片,不然的話,把解析度調到1024×768以下,甚至配合佈景主題所設置的寬度,在600左右也是非常適合的。

  此外,每一張照片可能都是部落格自己的原創,對於原創照片為了避免被別人盗用,很多的朋友會在照片上加上一些文字註記或是浮水印,這也是很好的方法。要使用浮水印的話,需要使用一張透明背景的圖形,而且要是.gif或是.png檔案格式才行。

  以上所說明的影像處理方法,有一些是需要在本地端的電腦上製作,有一些則可以透過一些影像處理的外掛自動完成,接下來我們就分別來加以介紹。

  首先,要處理影像檔案,您必需要有好用的影像處理軟體。免費的影像處理軟體很多,作者最習慣使用的是PhotoScape,【下載的網址在此】,安裝之後執行程式時有繁體中文介面可以選擇。一進入程式會先看到這個畫面:

p01

  我們最常用的是相片編修以及批次轉換。先說批次轉換,它主要的功能是可以一次選擇多個檔案,然後為這些檔案設定一個要轉換的目標尺寸(可以設定寬或高為多少像素),也可以統一為這些照片加上外框、加上一些文字等等。所以,等於是同一時間可以把一批圖形檔(例如某一次旅遊要分享為部落格的照片)一起縮小尺寸,同時在照片的特定位置(建議是左上角,因為每張照片可能大小不一樣,只有左上角可以掌握)放置版權文字或是網址等等。其介面如下所示:

p02

  左側是電腦檔案資料夾,可以用來找出要處理的圖形檔,中間是結果預覽,上方是放置按被批次處理的檔案名稱,右邊則是要批次處理的參數。我們先把要處理的檔案一個一個拖曳到上方,如下所示:

p03

  先在右邊選擇外框的樣式,馬上就會反應在正中間預覽的地方,同時我們把調整大小的功能設定為調整寛度600畫素,接下來按下濾鏡頁籤,如下所示:

p04

  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在這裡設定統一調整明暗度或對比等功能。再來是比較常用的「裝飾」頁籤,可以插入圖示(Icon),有一些預設的圖形可以選擇:

p05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使用自己的圖形(例如你的商標或標誌,還是網誌圖示等等),你選擇的圖形都會被放在照片的上方,位置也可以任意調整。插入文字的功能,也可以讓我們寫入任意文字,也可以任選位置:

p06

  在圖形及文字插入之後,中間的預覽畫面馬上就會呈現出結果:

p07

  如果覺得還滿意,右上角的功能可以選擇只轉換目前這一個照片,或是全部的照片:

p08

  如果我們選擇了儲存(轉換)所有相片這個功能,就會出現一個視窗,詢要要把轉換後的檔案放置在哪一個資料夾處:

p09

  預設是放在同一個資料夾下,再另外開啟一個output的資料夾來放置,如下所示:

p10

  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用相片編修的功能來顯示轉換後的結果,必要的話可以再加以編輯:

p11

  除了使用自己安裝的影像處理程式來前製作自己要分享的相片之外,還有一些專業及業餘的影像處理外掛(不過可惜都是英文的),可以直接在WordPress的環境中就做這些處理,甚至有一些外掛還是在顯示的時候才幫你處理浮水印或是加外框這些操作,這些外掛我們留待外掛的章節中再來介紹。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